一、寫在前面不可置否,國土“三調”的初衷是好的,那就是根據國土資源現狀,實事求是的區(qū)劃調查各種土地類型,摸清家底,準確掌握耕地、林地、建設用地的分布狀況,無縫對接式的徹底融合林業(yè)、國土“一張圖”,明確各部門管理職責,為國家遠景規(guī)劃和科學發(fā)展提供詳實的基礎數據。但是,在利用國土“三調”成果指導現實中各項工作時,卻發(fā)現會導致眾多的尷尬與無奈。

二、不同部門和群體的尷尬與無奈1、自然資源部門的尷尬首先,國土“三調”數據啟用以后,因為眾多零散、偏遠、瘠薄、低產的耕地荒蕪或被農民自發(fā)種植樹木,依據現狀植被被確認為“林地”,導致耕地面積銳減,嚴重觸碰到耕地保護紅線,全國上下致力于耕地找回,不得不又向所謂的“林地”開刀,砍樹、復耕復種,“退林還耕”,“退園還耕”。我國實行“限額采伐”,嚴格意義上來說,耕地找回亂砍“林地”樹木,是涉及亂砍濫伐破壞森林資源的,但各地又不得不為之。其次,很多農民審批未及時新建、長出草灌的宅基地也被區(qū)劃為“林地”,這使得農民在建房時需要申請林地占用,憑空讓農民建房又多了一個流程,盡管隨即出臺的“53號文件”專門確定處理辦法,但還是需要林業(yè)、國土共同確認才可以,農戶意見較大。2、林業(yè)部門的無奈令林業(yè)部門始料不及的是“三調”以后林地面積大幅增加,山區(qū)感觸不到,丘陵、平原地區(qū)印象深刻,一般的丘陵地區(qū)鄉(xiāng)鎮(zhèn)都會暴增5000-10000畝“林地”,這是以前N年無論怎么努力,無論怎么保護,無論怎么挖掘,也遙不可及的林地增幅。隨之而來的則是無盡的煩惱:林地大面積增加,監(jiān)管責任隨之擴大,緊隨其后的“耕地找回”砍樹復耕是否涉及亂砍濫伐、毀林開荒?以前是荒地、未利用土地的建房、設施用地是否需要報批林地占用手續(xù)?一些被“三調”成“林地”的荒廢水塘清淤、堤壩改建是否需要制止?衛(wèi)片執(zhí)法圖斑大量出現發(fā)生在三調“林地”范圍內“違法”行為,不管涉嫌“瀆職”,管又管不了(農民有土地經營權證,是不能按照林地違法行為查處的)。3、農民的尷尬與無奈農民更是“三調”數據尷尬與無奈的切身體會者。自己承包的耕地悄無聲息的搖身一變成“林地”;批準未建的宅基地也成了“林地”;房前屋后、田埂地頭、水塘邊空地也是“林地”,清理一下搞搞環(huán)境整治就涉嫌“違法”;荒田荒地鎮(zhèn)里要求復耕,林業(yè)部門說不能砍樹;批好未建的房屋再建時被告知要補辦林地占用手續(xù)......更為難堪的是房前屋后,以及一些空閑地種植果樹,搭建個雞棚、 鴨棚、羊圈,周邊老路清理草灌都是涉嫌占用“林地”,被告知不許或者停止“違法”行為,嚴重影響農民的生產生活,都說在農村活了一輩子,現在咋就這么難呢?
三、個人見解與意見耕地保護是紅線,確保耕地安全是必須的;徹底摸清家底也是非常有必要,勢在必行的;搞清楚各類土地性質,明確監(jiān)管職能也是不可或缺的,因此“三調”根據現狀區(qū)劃調查各類土地現狀是科學管理國土的基礎性工作,非常有必要。但是,在各類土地性質的區(qū)劃與界定上,個人覺得有一定值得商榷的地方。1、區(qū)劃的方案是否合理首先是耕地。耕地的區(qū)劃界定應該應劃盡劃,應劃全劃,參考歷史耕地分布圖,適宜耕種的地塊悉數區(qū)劃界定,而不能簡單的根據植被覆蓋現狀,這樣,一來耕地面積不會劇減,二來也為將來復耕提供充足的空間。其次是林地。要充分考量農民生產生活的需求,以及生產生活的便利,不能簡單的將有灌木、喬木植被覆蓋的地塊“一刀切”式的區(qū)劃為林地,使得農民生產生活受到嚴重影響,使得林地管理難度加大。最后是其它各地類。如干涸荒廢的山塘、堤壩不能根據覆蓋有草灌就區(qū)劃為“林地”、“草地”,導致一旦水利興修就很麻煩,林業(yè)主管部門管也不是,不管也不是;老村莊、擱置的宅基地也不能根據植被覆蓋區(qū)劃為“林地”,農村雖然人口減少,但改善居住條件新建、擴建住宅是農民最基本的訴求,農民在條件改善以后會隨時建房,給審批帶來麻煩。同時,變更土地性質最好要征求和告知土地所有者、承包經營主體,至少讓他們有知情權。2、耕地、林地、其它地類的優(yōu)先等級問題個人覺得耕地具有無可爭議的優(yōu)先權。應該在傳統(tǒng)耕地的基礎上擴大10%區(qū)劃適宜耕種的耕地及儲備資源范圍,逐步恢復整改為高標農田,確保國家18億畝耕地紅線不可逾越。其次是考慮農民生產生活的需求,房前屋后、路旁水邊、田園地頭區(qū)劃一定的園地,方便農民種植、養(yǎng)殖,發(fā)展庭院經濟,美化環(huán)境。最后,在以前耕地、林地都未區(qū)劃的空白地帶增設“未利用地”地類,給今后耕地、林地的審批占用時“占一補一”留下充足的空間,避免耕地“占一補一”時向林地“開刀”,而林地“占一補一”時向灘涂、水域“搶地盤”的怪象重演?!拔蠢玫亍钡仡愐郧耙恢贝嬖?,只是本次“三調”取消了而已。綜上所述,個人覺得“三調”不僅是國土資源調查工作定期的常規(guī)性工作,也是國家生態(tài)保護和科學發(fā)展的迫切需求,出發(fā)點是非常正確的。只是在方案制定、實地調查分類時存在一些值得推敲的地方,導致給眾多部門在履職盡責時、農村群眾生產生活時帶來一些麻煩和困擾。我們相信,隨著這些問題的暴露與化解,“三調”帶來的尷尬與無奈都會逐一得到妥善解決。確保耕地紅線的宗旨不會變,生態(tài)優(yōu)先、科學發(fā)展的主旋律不會變,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生態(tài)理念不會變。我們堅信,新時代的祖國山會更青、水會更綠、生活會更加美好!
轉載自:自然資源講堂? ?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