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布時間:
瀏覽次數:
夜幕中,轟鳴的挖掘機開始作業(yè),將一斗斗土壤挖起,裝進翻斗車,約20分鐘后,翻斗車順利駛進高速公路施工現場。日前,有村民向央廣網反映稱,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大年陳鎮(zhèn)有人大肆挖土,“破壞耕地”。記者來到大年陳鎮(zhèn)商家聯(lián)村發(fā)現,大片土地被挖掘至兩三米之深,部分坑內甚至滲出了地下水,現場估算被挖的土地面積超百畝。根據自然資源部永久基本農田查詢平臺數據,被取土的土地用途為“永久基本農田”。然而,在走訪惠民縣自然資源和規(guī)劃局時,記者卻得到了截然不同的說法。
工作人員聲稱,涉事的土地在多年前就已經辦理了《國有土地使用證》,其地類用途為“水工建筑用地”,因此可以進行挖土作業(yè)。究竟是“破壞耕地”還是“合理挖土”?一塊土地如何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用途?山東濱州市聯(lián)合調查組1月11日發(fā)布情況通報:針對媒體報道惠民縣部分土地被挖坑取土一事,濱州市已成立由自然資源規(guī)劃、農業(yè)農村、水利等部門組成的聯(lián)合調查組趕赴現場,依法依規(guī)進行全面調查核實。有關情況將及時公布。超百畝土地變大坑村民們反映被挖土的土地,位于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大年陳鎮(zhèn)商家聯(lián)村附近。
2024年12月29日,記者隨村民的指引來到現場,只見受挖土影響的土地呈南北帶狀延伸。通過目測及航拍估算,該區(qū)域東西寬度達數十米,南北長度超千米,面積已超百畝。由于大范圍的土地被挖掘至兩三米之深,部分坑內甚至滲出了地下水,記者在現場已經難以辨認出這塊土地的原始面貌。
作業(yè)現場 大面積的土地被挖(白德彰攝 央廣網發(fā))
老唐家村的村民告訴記者,這些被挖的土地,原先主要種植小麥、花生等作物。從2024年二三月份開始,就不斷有車輛到此挖土,這一現象持續(xù)至今?!耙卉嚴酵?,用的都是翻斗車?!贝迕裉莆谋嬖V記者。記者在現場發(fā)現,從工程車輛的車轍印和被挖土壤的潮濕程度來看,挖土的行為確實在持續(xù)。記者在此工地蹲守觀察30分鐘,發(fā)現共有5輛從挖掘地點駛來的翻斗車進入工地。記者注意到,這些運輸土方的翻斗車部分未懸掛號牌,而翻斗里所載土壤明顯超出車廂設計高度。老唐家村村干部唐文平則透露,挖土其實是上級安排下來的任務:“他們高速(施工)需要土,(村里)提供土源,(村里)無償向當地政府提供,這是開過會的,我參加過這個會議?!?2月30日,記者以群眾身份來到老唐家村所屬聯(lián)村,大年陳鎮(zhèn)商家聯(lián)村。在該聯(lián)村黨群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劉書文辦公室的墻面上,貼有一張《大年陳鎮(zhèn)商家聯(lián)村國土空間總體規(guī)劃圖(2021—2035年)》,圖中黃色區(qū)域為當地歷年占補平衡新增耕地。記者比對發(fā)現,被挖的土地,與這些新增耕地高度吻合。面對大規(guī)模的挖土情況,商家聯(lián)村黨群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劉書文的答復是,被挖的土地原本是“老河道”,后被劃為了耕地。至于誰在挖土,他說自己剛到聯(lián)村工作不到兩個月,不清楚此事,也不便介入調查。
被挖土地為大年陳鎮(zhèn)歷年占補平衡新增耕地(白德彰攝 央廣網發(fā))
記者進一步了解到,劉書文所提及的“老河道”,是當年為引入黃河水灌溉發(fā)展農業(yè)而修建的水渠。2018年左右,這條“老河道”被廢棄并進行了復墾,之后被無償分配給附近的村民耕種,直到2024年這些土地被大肆挖掘。對于這些被挖的土地,老唐家村的多位村民則認為“已被劃定為永久基本農田”。村民們的依據是2024年9月份上線的,由自然資源部耕地保護監(jiān)督司主辦,自然資源部信息中心負責運行維護的永久基本農田查詢平臺。記者在現場通過該平臺查詢看到,被挖的土地與該平臺內的永久基本農田高度重合,其中,主要涉及編號尾號為335和340的永久基本農田,這兩處農田面積相加,已超過300畝。12月30日,記者以群眾身份來到惠民縣自然資源和規(guī)劃局反映挖土的問題。在該局執(zhí)法監(jiān)察(法規(guī))股,工作人員回應此前已經接到類似的舉報,經核實,被挖的土地已經于2006年辦理了《國有土地使用證》,其權屬為濱州市引黃灌溉服務中心。根據不動產證信息,被挖的土地屬于水工建筑用地,可以合理挖土:“在人家發(fā)證確權的國有土地范圍之內,那個土地就是人家灌溉局的啊。合法的建設用地,人家咋用都行?!?/span>
對于永久基本農田查詢平臺顯示的數據,則遭到了這里工作人員的否定:“不用看這個(永久基本農田查詢平臺),首先看人家的手續(xù)。這個東西我跟你說,有可能存在誤差,但手續(xù)是不會有誤差的。”在惠民縣自然資源和規(guī)劃局耕地保護監(jiān)督股,工作人員同樣稱被挖土的地塊屬于水利部門。至于水工建筑用地為何顯示是永久基本農田的問題,當日相關工作人員始終未能作出正面回答。作為土地使用權的一方,濱州市引黃灌溉服務中心運行管理人員房先生說,被挖的土地此前是國土部門復墾平整的。這塊土地具體是怎么變更的手續(xù),以及現在的用途是什么,他們自己也搞不清楚:“我們沒同意他劃,我們的河道,它為什么(被)劃成基本農田呢?”同時,他還認為,土地被挖不是一件“壞事”:“(土)挖沒了,恢復河道其實也不錯。種上地,就是他們的了;挖出河道,那就成我們的了。”惠民縣自然資源和規(guī)劃局一方面承認上報了永久基本農田的相關數據,一方面又對數據進行否認,表示有誤差。相互矛盾的兩種說法,讓土地的真實使用情況存疑。記者也了解到,由于永久基本農田查詢平臺中的土地被挖,濱州市自然資源和規(guī)劃局已關注到此事,并介入處理。如果涉事土地是“建筑用地”,為何村里不知情,且對外公示依然是永久保護耕地?如果是基本農田,為何面對長時間、大面積取土,當地村干部竟然無動于衷?根據《基本農田保護條例》規(guī)定,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基本農田取土。根據《自然資源部關于向社會提供永久基本農田查詢服務的公告》,如發(fā)現破壞永久基本農田種植條件的,可向當地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反映。那么取土就發(fā)生在眼皮底下,商家聯(lián)村干部知情不報屬于嚴重失職。其聲稱“不便介入”,是真的不清楚還是另有隱情?一塊土地卻有兩種性質,不排除還有一種可能:當初的確是辦理了《國有土地使用證》,但當地卻將其作為基本農田上報,實際當作建設用地使用。如果真是這樣,顯然是在數據造假,是欺上瞞下。真相如何,有待當地給出答案。多次舉報反而越挖越多2023年10月份,媒體曝光了河北省任丘市長豐鎮(zhèn)好端端的耕地被挖成了大坑,不僅面積大,而且非常深,導致無法耕種。通過專業(yè)無人機測繪的數據,這些大坑總共有61個,總面積1021畝,分布在長豐鎮(zhèn)12個行政村的農田里。報道還稱,當地非法取土問題早在2018年就存在了。
當地政府表示,之前的問題早已處理,還有領導受到了處分。但事實是,這些年村民多次舉報,最后都不了了之。如今,長豐鎮(zhèn)的這些良田里的深坑依舊存在,非法取土仍然存在,而且越挖越多,越挖越隱蔽。至于此前問責處理了哪些人,更是一個未知數。千畝農田變深坑,當地農民倍感心疼,事情在網上曝光后,也讓很多網友感到匪夷所思——耕地保護是基本紅線,農田被毀背后,到底是一條怎樣的利益鏈?誰在頂風作案?從報道來看,農田挖坑,目的是為了取土,當地蓋房、建廠、墊地基,甚至蓋樓、修路、建高速,都需要大量的土,于是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用土市場。因為挖土帶來的短期收益更高,一些農民就將土地流轉,原本種植莊稼的土地,就變成了非法取土的“搖錢樹”。那么,農田被毀,就是農民自食其果嗎?當然不是。部分村民確實存在短視心理。但正如當地農民吐槽,在無節(jié)制非法取土開挖之后,平坦、成片的耕地被破壞,農機耕作都受到影響,周邊的土地無法正常種植,為了減少損失,他們只好把農田都流轉出去,眼睜睜地看著坑越挖越大。需要追問的是,一條非法取土的產業(yè)鏈,為何能搗毀千畝良田呢?為了保障糧食安全,守護農民的生計,我們有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。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,按照現行政策,無論什么情況下都不能改變其用途。村民提供的《土地承包經營權證》顯示,有些被破壞的耕地,就是基本農田。更讓人觸目驚心的是,為了利益最大化,非法取土的相關人員,還將建筑垃圾、生活垃圾往里面填埋,掙兩份錢。中央政策三令五申,還敢如此公然破壞耕地,著實讓人瞠目結舌。
如此膽大妄為,說白了,還是利益誘惑太大。這一個個巨大的深坑,就是一條條擺在那里的明晃晃的線索,村民這些年的舉報也從未斷過,有人曾攔下運土車通知鎮(zhèn)政府,也有國土部門的工作人員下來調查過,最終卻沒有任何下文。保護耕地的幾道關口,就這樣輕而易舉、匪夷所思地被突破。而且,對于這些依舊存在的大坑,當地鎮(zhèn)政府卻告訴記者已經復耕;對于仍然在進行的農田里挖土行為,當地土地管理部門卻說沒接到舉報不知道。當地阻止農田里挖土這種消極的態(tài)度,其中的緣由我們不好猜測,但是節(jié)目中賣土人的話,不得不引起人們的聯(lián)想:“他給上邊都花了錢了,上邊兒就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事 ”。非法挖土,挖穿的是耕地保護紅線,更是地方的監(jiān)管底線。千畝農田變大坑,從長遠看不僅給農民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不便和風險隱患,更影響了農業(yè)生產和糧食安全,對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也造成巨大傷害。作為一個人口大國,我國有著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。土地管理法中明確規(guī)定,禁止占用耕地建窯、建墳,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、挖砂、采石、采礦、取土等。面對畫面中那些令人觸目驚心的深坑,人們不免心生疑問:在中央三令五申必須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的情況下,到底是誰在破壞耕地?當地監(jiān)管部門又去了哪里?食為政首,地為根基。耕地保護無小事,糧食安全和農民的長遠根本利益必須得到維護。接下來,除了當地政府和監(jiān)管部門需要堅決、嚴肅自查自糾外,上級部門也應迅速介入調查、整治整改。非法取土要查,灰色利益鏈也要查,尸位素餐的監(jiān)管者更要查,而且要一查到底、嚴肅問責、絕不姑息。守牢耕地紅線,須著眼于源頭治理,絕不能事后補救。這些千畝耕地被濫挖一事提醒各地有關部門,要堅決落實耕地保護“黨政同責”制度,必須嚴格考核,一票否決、終身追責。只有執(zhí)法嚴起來、問責狠起來,耕地保護才能真正落到實處。
轉載自:自然資源講堂? ?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