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2日,美國宣布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 “對等關稅”,綜合稅率最高達54%。這記 “關稅重拳” 不僅沖擊傳統(tǒng)制造業(yè),更對正處于爆發(fā)期的中國低空經濟(無人機、通用航空、城市空中交通等)產生連鎖反應。但在這場博弈中,中國低空經濟展現出驚人韌性,三大趨勢正在重塑行業(yè)格局。

關稅沖擊:從供應鏈陣痛到市場重構1. 核心零部件成本飆升美國對汽車零部件、半導體等產業(yè)鏈加征25%關稅,直接影響低空經濟所需的傳感器、芯片、航空電子設備等核心部件供應。例如,無人機企業(yè)依賴的美國德州儀器電源管理芯片成本上漲,單機利潤被壓縮至5%以下。大疆無人機通過墨西哥中轉倉降低關稅成本,對美出口占比從40%降至25%,但歐盟市場份額提升至35%。
2. 出口導向型企業(yè)承壓消費級無人機、工業(yè)巡檢設備等出口美國的產品面臨價格競爭力下降。以大疆為例,其航拍無人機在美國市場售價可能上漲34%,部分消費者轉向歐洲品牌。但政策支持下,醫(yī)療、農業(yè)等內需主導領域受沖擊較小。
3. 全球產業(yè)鏈加速重構為規(guī)避關稅,低空經濟企業(yè)加速 “中國 + 東南亞” 雙供應鏈布局。立訊精密在越南擴產,保留深圳研發(fā)中心;奮達科技將產能轉移至珠海、邢臺。同時,墨西哥、印尼等轉口貿易樞紐利用率飆升,中國外運墨西哥中轉倉利用率達 85%。
政策破局:國產替代與內需紅利釋放1. 國產替代加速度關稅倒逼核心技術自主化。半導體設備領域,中微公司刻蝕機市占率提升;航空材料方面,滄州鯊魚飛機零部件國產化率超40%。政策層面,海南自貿港對航空器及零部件實施 “零關稅”,吸引企業(yè)落戶。2024 年國產無人機核心零部件采購成本下降40%,長江連接器實現超100萬個型號進口替代。
2. 內需市場爆發(fā)式增長國內政策加碼低空經濟應用場景。成都獲批西部首個 3000 米以下空域試點,開通無人機貨運專線;海南計劃設立 18 條舉措支持通用航空,2025 年市場規(guī)模預計達 8500 億元。
3. 全球市場多元化布局企業(yè)轉向東南亞、中東等新興市場。蜂巢航宇無人機半年內出口額突破1億元,產品打入印尼、柬埔寨等20國;比亞迪對巴西出口新能源汽車超2萬輛,同比增長5倍。
未來賽道:技術創(chuàng)新與生態(tài)協(xié)同1. 低空基建與數字賦能全國28個低空飛行服務站聯網,北斗機載終端覆蓋率達95%。深圳組建低空經濟管理局,美團無人機日配送單量突破20萬,eVTOL適航認證周期壓縮50%。低空智聯網、三維數字空域模型等技術推動 “天空地” 一體化管理。
2. 政策與資本雙重加持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 “培育壯大低空經濟”,專項債重點投向通用機場和空管系統(tǒng)。資本層面,低空經濟相關投融資規(guī)模2022 年已破百億,AI算力、具身智能等領域獲券商力推。
3. 國際競爭與規(guī)則博弈美國推動 “友岸外包”,聯合盟友構建技術聯盟;中國則通過 “一帶一路” 深化區(qū)域合作,在中東、非洲布局無人機農業(yè)、應急救援等場景。全球低空經濟市場規(guī)模預計2050年超60萬億元,中國有望占據30%份額。
美國加關稅雖短期內沖擊中國低空經濟,但在政策支持、國產替代與內需紅利的多重驅動下,行業(yè)正加速向技術自主、場景多元、全球布局的方向轉型。從無人機物流到城市空中交通,從國產芯片到智慧空域管理,中國低空經濟正在改寫全球競爭規(guī)則。這場博弈,既是挑戰(zhàn),更是新質生產力的 “成人禮”。
轉載自:低空經濟時代? 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